1988年7月,关东地区使用新型炸弹进行爆破,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刻爆发。31年后,人类从一片废墟中重建都市,东京湾上建立了巨大城市——新东京。世界仿佛要恢复到以前的繁荣。
2019年的一个夜晚,新东京郊外的封闭高速公路上,暴走族团体正在公路上飙车。带头的少年,是一名叫做金田的职业高中学生。
突然,街上出现了一位奇怪的矮个子男子,暴走族少年铁雄为躲避车祸连人带车飞出公路。正当金田要拿那位男子问罪之时,军队驾驶直升飞机赶到。将那位矮个男子与铁雄一起收押。
铁雄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似乎在从事超能力的研究。而金田则在盘算如何营救铁雄。二人都不知道,他们的未来,因为神秘力量——阿基拉而已经开始了巨大的变化。
开场几个镜头电影味道浓烈,分镜分得那叫一个好,一直到他们飙车结束之前,我都觉得不错,但是随之而来的中后段就特别的乏味无力。
首先作为一部科幻电影,如果对片子当中,对于这个阿基拉起源的解释也太过单薄,延伸而来的人的生命的起源,也非常的简单粗暴,我怀疑如果是一个科普工作者看到这里恐怕会被气疯。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在我这里是站不稳的,所以我认为科幻感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不够的。我觉得他的解释仅仅只能说是脑袋中的一个想法、猜想,这大概是很多科幻电影通病。没有一个具有说服力,而且有基础来支持,有东西能够证明的理论。这个其实很重要,就像古代说神婆能治病一样。
当然,科幻并不一定要追求与现实的合理性,因为我们对未来的探索,其实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对于那些庞大的未解的东西,我们是完全无知的。但是影片没体现出,作者所构建的这个世界观有一个能够自洽的说法。
科学当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定能够解释一切的。但是如果浅薄的把那些东西都划为科学之外,我认为说出这种话的人大概基础科学都是问题。
而且这部影片,我认为最好反而是是在于作者对未来的现实世界的描写,时局的动荡,狂热的民众,上层互相争斗,随时爆炸丧命的末日感,多么令人惶恐,这是扎根于现实的一种集合产物。作者尖锐而又集中地将这种气氛笼罩在整个城市的状态体现出来。其实,这样的状态已经能够说明很多东西,但是又被政府内部的斗争,太多的政治对话打乱了这个迷雾感,人们浑浑噩噩的状态被打破了。
以及我觉得整部影片是比较注重于故事性,所以说他的叙事是很满的。但是,他最后又是想用:宇宙的诞生、生命的重生,这样宏大的立意,以及非常具有哲思性的东西,以及最后反而给了一个特别浅薄的道理,没有思辨性,落的点特别的小,以及我觉得这是很多人都能看出来的。我不明白是导演是真觉得这是所有问题的答案。还是说想最后来一个反讽呢?因为最后的画面,我觉得是非常有想法,也特别厉害的,但思想上却给我一种突然跌落的感觉。
整体就有点失望吧。
新冠肺炎的疫情,把许多人困在了家里。而近期肺炎在世界各地的蔓延,也不容乐观。目前,除中国外,韩国、日本的确诊人数在上升,这不禁让人担心,今年的东京奥运会,是否还能如期进行。
这部日本动画神作,在32年前就曾神预言——2020年的奥运会将在东京举办,最终因不可抗力停办。
《阿基拉》简直是神预言。
这部电影是大友克洋的处女作,从时间线上看,1988年7月16日在日本上映的《阿基拉》首先命中了奥运会将再次于东京召开,其实这里有个小出入,那就是片中的东京奥运会是第30届,而今年即将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其实是第32届。32年前的电影神预言:2020在2月29日宣布停办
但片中的背景时间却与现实非常相近,《阿基拉》里的“旧东京”在1988年7月炸毁,31年后,也就是2019年,人类在东京湾上重建了一个昏暗腐烂的“新东京”。
片中有一个重要细节,是东京奥运会的倒计时看板。
右下角有两个字“中止”,也就是说东京奥运会是在这一天宣布“停办”的。
上面那一排字是“開催迄あと147日”,即是说“取消举办奥运会开幕式”这个消息的发布时间距离原定时间有147天。
那么倒推之后是哪一天呢?
现实世界里的东京奥运会将于2020年7月24日举办开幕式,据此向前推算147天,正好是2月29日,离现在只有两天了。
而且我们知道今年的特殊性……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近日在日本与韩国的蔓延非常猖獗,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没能控制住病毒的传播,东京奥运会怕是真的要凉了……
当然,也不是有疫情就一定取消奥运会的,比如上一届里约奥运会开幕前就遇上了塞卡病毒,但奥运会依然如期举办。
现在日本的奥运圣火传递还在正常举行,近日国际奥委会高级成员表示,如果疫情在5月下旬还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东京奥运会可能会真的取消了。
但预言归预言,我们还是希望日本和中国都能控制住疫情,不要让普通民众遭受健康和财产上的损害。
这部充斥着世界末日、社会崩溃和阴暗势力狂欢的作品让「1988」成为了日本动画史乃至世界动画史上最重要的一年。
1988年还有什么动画片问世呢,光吉卜力就有宫崎骏的《龙猫》和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
我为这两部动画哭干了眼泪,不过它们所叙述的忧郁终究还是趋于柔和的,相较之下,大友克洋却是用更加可怕疯狂的形式展望了一个想象中的未来,而那个未来尽是废墟。
《阿基拉》的艺术风格滋养了许多优秀的科幻电影,虽然是虚构的世界和末日,却配置了永恒的人类困境。
说到这部电影,就不能不提到那两枚投向日本的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遭到核弹袭击,4万人当场丧生。三天后,第二枚核弹落在长崎,在随后数年里造成数十万人死亡。
日本战后的许多电影作品都无法摆脱这一民族创伤带来的消极情绪,正如《哥斯拉》所代表的一系列怪兽片,对科学的怀疑、对军方的批判和对政府的不信任……这些主题同样能在《阿基拉》里被找到。
此外,70年代的东京生活无疑给大友克洋带来很多启发,学生游行、政治运动、无家可归的青年、流氓遍地……
他把这些元素都投射在《阿基拉》的“新东京”,不满的年轻人、腐败的政府、猖獗的宗教狂热、核能恐惧导致的撕裂、对毁灭和重生迷恋……几乎没有遗漏任何灰暗地带。
《阿基拉》的开场非常有力,一道白光乍现,巨型爆炸瞬间吞噬了整个城市,只留下一个枯黑色的陨石坑。
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新东京从废墟上崛起,更高科技也更腐朽,建筑物的高耸无边暴露了黑压压的利欲熏心。
《阿基拉》的主角是两个“被抛弃的孩子”金田和铁雄,他们在孤儿院相依为命,用兄弟情替代缺失的血缘关系。
金田莽撞骄傲爱出风头,铁雄则有些软弱和小气,他仰慕依赖金田,同时也憎恨金田对他的长兄式保护,这种“保护”随着铁雄的成年逐渐成了一种压制和羞辱。
长大后的他们在新东京成为摩托车暴徒和问题青年,《阿基拉》里的学校简直是个问题少年收容所,足可见这个“新东京”的破败程度。
在"新东京",孩子只能在“被抛弃”和“被利用”里二选一。
军方一直在秘密进行一项名为“阿基拉”的科学研究,也就是用小孩子的大脑做活体实验,他们想通过激发智力让他们变成具备超能力的通灵儿童。
这里有一个被称作“阿基拉”的孩子,他是最成功的实验品,代表着存于万物之中的绝对能量。
被实验的小孩子仍保有纯真,但面容皮肤却已早衰,他们如尸体与外星人的混合体,疯狂的科学家和军方,不顾伦理道德底线想在他们口中聆听奇迹。
金田拥有一辆酷炫的红色摩托车和带着“胶囊”图案的红色夹克,红色是血战的先声,也是力量的象征,正如铁雄后来拥有了无人能敌的力量,便也拥有一个红色的斗篷。
铁雄在一场追逐中偶遇了一个通灵儿童,随后他的恐惧不断显现,那些困扰他的回忆,像梦魇一样扼住了铁雄的喉咙。
在抵御恐惧幻觉的同时,他的超能力也在增强,噩梦越清晰,他便越脆弱,也就越倚靠这未知的力量。
可惜他对自己的破坏力一无所知,或许铁雄只是想向金田和其他人证明,他无需任何人的拯救和怜悯,所以便欣然拥抱了魔鬼的馈赠,并成为其宿主。
这力量让铁雄摇身变成宗教狂热团体的新救世主。这个极端团体信奉“阿基拉”的神力,称阿基拉为光明之神,并想以此煽动民意推翻腐朽的政府。
但这群乌合之众只会让东京变得更破败,他们是乱世的投机者,绝无良心可言。
铁雄的迷失是注定的,其对超能力的依赖也导致了自我意识的覆灭,他的肉身开始膨胀变异,彻底成了召唤“阿基拉”毁灭力量的催化剂。
铁雄这个角色其实是大友克洋精心设计的“人性容器”,他被用来投射那些企图控制一切的荒谬行径。
金田也遇见了一个叫做“K”的女孩儿,她是一个致力于推翻腐败官僚机构的革命团体成员,但这同样是一个诡计,因为这个革命团体的领头人,实际上也是腐败政府中的一员。
至此,我们看到的所有少年都被这个世界毁掉了。
拥有超人智慧的孩童被用来做实验,被抛弃的孩子走上街头成为恶霸,软弱的孩子被超能力蛊惑并为其所用,勇于反抗的孩子被错指了方向,到头来还是为这个腐朽的体制服务。
所以“新东京”的毁灭肇因已是再清晰不过,它是通过毁掉了下一代进而毁掉了未来。
当“新东京”政府以维稳之名来牺牲这群孩子,就已经显现了彻底的崩坏,这个“新东京”想要保护的,究竟是当权者的宝座还是孩子们的未来呢?
《阿基拉》里值得一提的角色还有“上校”,一个知晓并参与执行“阿基拉”计划的政府高官,他虽作为反派人物出现,却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暴虐。
他是军人出身,而保护”新东京“的安稳和未来对他而言是高于生命的义务,与那些腐败油腻的当权者不同,他的所有行为都不是出于为己谋利的勾当。
于是这种悖论再次出现,作为一个真正心系“新东京”未来的人,上校却总是站在强权这边。
而且不可否认,他的权力是通过站队腐败当权而被授予的,他将这种妥协看作逆来顺受,并期许通过“阿基拉”计划来清除危及“新东京”统治的造反派。
这同样是个自欺欺人的骗局,一场由软弱自负的成年人组局的权力游戏,因为最后是“阿基拉”计划带来了“新东京”的毁灭,而不是那些与政府敌对的人。
这也是很多人把“阿基拉”比作“核威胁”的原因,各方权力机构因为互相恐惧而寄希望于核能,最后这个世界却被核能所毁灭。
此外,《阿基拉》里的科学家也很有代表性,他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满口撒谎。
他本身就是一个毫无敬畏之心的邪恶之人,我们现实世界的科学领域里有这种人吗?有的,请尽情对号入座。
所以看到最后,我竟然开始期盼世界末日了,并希望“阿基拉”的能量能像刷子一样,把“新东京”这个糟烂的世界变回一张白纸。
但是这终究是个幻想,因为世界末日从未带来真正的世界末日,紧随其后的永远是无穷无尽的创伤。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创伤能戳破从上至下因由懒惰和傲慢而导致的麻木,因为每每经历过“世界末日”般灾难的人们,会比任何和平时期的人类都要警惕“恶”所带来的苦果。
《阿基拉》的现实意义至今犹存,宫崎骏作品里的人道主义虽然已经成为动画艺术的主流风向,但其实也有相当一部分影迷极其喜爱大友克洋这类的辛辣和直白。
比如《回忆三部曲》里的《大炮之街》(导演)和《最臭兵器》(编剧),《短暂和平》(短片合集)里的《别了武器》(编剧)都是对现下社会最直白的讽刺。
事实证明,这部动画带来的反思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这也是这部作品在东方和西方都备受赞誉的原因。《阿基拉》的确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影片,其实不止,大友克洋的作品都值得重看一番。
阿克曼的长评实在是太难写了...所以还是先把阿基拉的“社评”胡乱写出来。(此篇社评可能含有极度个人且易令人不适之政治内容,慎看慎看)总之,第二次在戏院重看,终于抓住了大友克洋军国主义右派的小辫子。
阿基拉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启示录式”电影,沿袭并开创了一系列传统及准则。首先便是一次无声的,无缘由的,拥有纯粹形式的爆炸,并在城市中央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洞。旧城市瞬间便被遗弃,变成了未经历过爆炸的年轻一代之失落乐园,及新奥林匹克竞技场从未开工也从未完工的“进行中废墟”。新城市被贵族政治象征的“最高委员会”掌控,虽显得“赛博朋克”但却缺少了系统控制,更多地像是一个为了陌生化而制造的无尽重叠。一些比较常见的元素在此就不加赘述,例如处于竞技场地底的,新城与旧城的“共用心脏”——阿基拉;以及新东京这一巨大城市的有机化。
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系统/人体失调,其表现因而也是无处不在的,底层、中层到上层。科学、政治体制、邪教、暴动、充满创伤的青年...从此可以看出其实大友克洋想在影片中包含的实在太多,就算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形式及表现均足够复杂的影像基底之上,都有点意义强过形式之感。不过这些问题在开端都只是潜在的危险,完全可控;最后爆发之诱因仅仅源于上校的“疯狂实验”。
(写到这里突然懒得写了,感觉没啥特别需要说的,直接丢结论算了)
大概就是,第二次爆炸实在太明显有一种自戕的成分在里面。其实从最开始,上校说控制不了就要马上放弃之时,我们就已经能遇见最后的爆炸且始终期待着了;而影片也不止一次强调了最终爆炸的地点。所以最终的爆炸不仅仅是不可避免的,更是一种集体“跟随命运”似的自戕。(并不能比作切腹,可能更像‘一亿玉碎’?)其实自戕完全没有问题,特别是在这么一个“空心城市”(我们会发现这个城市没有真正的市民,全是暴民),但是我完完全全不能接受自爆后的残留;当然女性主义一些,也不能接受为了这一最终自戕而牺牲的女性工具人们(不论是被挤压致死的kaori还是失魂落魄的Kei)。
所以大友克洋做的是,把那些战争/核子创伤(旧东京/三个实验孩童)、邪教、有创伤的问题青年、赤军、政治家;全部在一场军人及疯狂科学家缔造的爆炸中付之一炬。留下来几个已经被完全规训的昭和男儿以及上校,后者的军国主义思想可不要太明显。所以他们总是在历史中重复,旧东京爆炸、兢兢业业工作三十年,累死几万人;再来个爆炸,再带着新时代昭和男儿一起奋斗......
自此也感到大江健三郎的勇气,一种对这一“劣根性”的深切反思:我们“制造”了新世纪的畸形孩童,但绝不是为了把他们当成恐怖主义炸弹去“核爆世界”;而应该生产并赡养,在此进程中赎罪且不断反思。
(不得不说平成这代人确实超出了大江和大友两人的想象
1,日本动漫中“崩坏”这个概念真是深入骨髓!末世与更新主题几乎出现在所有带科幻色彩的日本动画中。2,叙事和人设都不太符合好莱坞模式,叙事很散漫,所谓“第三幕”太长(就不是标准三幕),金田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主角(铁雄更不是)。3,对六七十年代日本游行抗议的再现,这点村上春树也写到不少。4,结尾过于神棍,不如《红辣椒》《攻壳》。5,剪辑和分镜很凌厉快速。6,还是感觉日本很多艺术家对单个人的性命并不那么看重,只看做卑微的牺牲品。7,大银幕看真爽!
很多科幻作品的问题就在于必须要给故事一个终极解答,而又无力给出这样的解答,有时候就只好拿爱情啊,友谊啊,正义之类的作为搪塞,有时候就干脆含糊其辞地回避掉。
【A-】师承《大都会》《银翼杀手》等科幻经典,近未来的霓虹灯影,金字塔样式的中心大楼,还有肮脏破败的街头小巷,画面风格极其赛博朋克。但在其故事内核上却像极了《2001太空漫游》,同样在用电影的形式去想方设法的接近一个属于人类的终极命题,尽管现在看来我们的思想实在是太过可笑,但那种对于力量、生命和宇宙的究极答案仍然太有魅力,吸引着无数思辨者在这条道路上飞蛾扑火。这种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EVA》与《攻壳机动队》。就算抛去影片内核,其制作质量仍然相当给力,在当时的真人电影技术限制下,那种动画所表现出的宏大与细腻是无可媲美的,一种只能存在于动画里的故事。
1988年的片子出现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并且在开赛前的147天取消。而现实中是2020年奥运会举办地的确在东京,并且2020年还取消了,延期到2021年。预言到年份地点已经够厉害了,居然连不能如期顺利举办都成真了,牛逼!
昭和年的日本导演们,无疑是忘记不了战争与文明的灾难冲突。即便是动画片,通过巨大的意念变形体,去阐释这个主题。《阿基拉》让人惊讶的,是它在如此早的年份,引出人类驾驭不了力量,终将毁灭与自毁的悲观主题。不过,电影段落之间,还是有许多断裂,为了打而打,有痛感而少美感(相比之下,《蒸汽少年》真的充满了艺术美感,更不必说《火要镇》),以及难以解释朋友光环如此抢眼,借老灵魂的说法,更是难以解释服众。
【B+】前三分之一满分,剪辑分镜非常之牛逼,戏剧性的高光比,像极了银翼杀手的美术设计。中段对于阿基拉世界观的解释则显的有些冗长累赘。到最后更是……我本来期待的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复杂故事,结果原来是中二的超级赛亚人决斗……
宫崎骏评语:“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上,人们就知道这是大友克洋。”画风太违和,想象力很棒~!
1988幻想2019的日本,居然还真的预测到了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开篇分镜流光溢彩的朋克风建构出“无政府状态的生命活力”,三次世界大战、两次遭毁的东京,末世情节的无政府主义,文明巨婴的膨胀,暗示人类无休止的力量汲取,自洽无能,最后自曝归于虚无。这与其时日本的情况又何其相似(果然90年代日本经济就崩盘了)。大友克洋对结尾分支两条处理,一是男主金田的正常发展(貌似今天2019也未能如此),一个铁雄那样获得超级力量后的变种爆炸最终原子湮灭。科技和社会建构真是颇具前瞻性。8.6
超出常人所不及为神,超脱时代 所不束即为神作, 优秀的作品不论在什么时候去看都不会让人失望。
世界观设定上有些漏洞,难以自圆其说。视觉效果很惊艳,启发了不少作品,铁雄能量失控的场面最震撼。除了反乌托邦背景(很明显借鉴了[银翼杀手])与核恐惧心理,还独具创造性地将末世图景与青春期的叛逆少年联系到一起,凸显出对失控与毁灭的担忧。(8.0/10)
我真不好意思说我也看过这个动画。。。。。。但我敢说 豆瓣里没有几个拥有根据此片改编的游戏!~
作为一部动画片,基本没有发挥出动画的优势。
这部片子让人深深感慨——我们无论从技术还是意识形态还是思想深度哪方面比都绝对落后日本20年以上了。人家92年拍这样的,我们到2012年也拍不出。为国产动画默哀。
开场分镜头教科书 中间无聊得像终结者 后面玩大了
一些人只是想看世界在火中燃烧的样子。一些人只是想试试在美丽敌托邦的绚烂街道上飙车的感觉。一些人只是想用对大师的膜拜之情来还原自我心目中那个未命名的像是终结解答的东西。
如果变形虫被赋予了人的力量,后果将不堪设想。它不会建造房屋和桥梁,只会吞噬周围的食物。如果人类被赋予了神的力量,也会导致东京沦陷,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电影之中,日本企图掌控阿基拉,结果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电影之外,日本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结果核泄漏让福岛瞬间成为鬼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技也是如此。人类永无止境地追求更先进的技术、更强大的力量,妄图征服一切,却总是遭到反噬。“阿基拉”可以是核能,也可以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网络、VR游戏……它们能造福人类,也能杀死人类。如果我们无所顾忌地追求阿基拉的力量,而不考虑潜在的隐患,终将被阿基拉吞噬。PS:《阿基拉》早在1988年就成功预言了2020年奥运会由东京举办,还预言了东京奥运会举办得并不顺利。
为什么总是“少年”和“毁灭”呢?“少年”和“废墟”,“少年”和“战斗”。不是“成人”。日本人做科幻对“少年”有执念啊。未完成体。未成熟体。未规划体。怯懦、失控,但是充满可能性,日本人对日本自身,有种娇弱的怜惜,有种处于弱势想象中的希望。
癫狂与末世
一般被视为大友克洋的巅峰之作(影片本身的影响巨大,在美国多次获奖,并且明年美国将翻拍真人版)。不过这不是我最喜欢的大友动画。后半部超展开,并有大量令人反胃的画面。另外纯子(香织)是本片最可怜的主要人物,没有之一。
结尾巨婴疑致敬2001太空漫友但感觉后来又被今敏的红辣椒给致敬了(而那今敏感的幻熊……看来是影响满深的)……此外对EVA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好几场的配乐老是让人想起异形……要说有遗憾的话,感觉颜色上的细节,可以更加丰富点,以便拓展空间感。